干货 | 那么多讲节奏的文章,为什么我最想发这篇
文丨韩俊义
“节奏”“节拍”对于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名词,但要真正理解其含义,能横的纵的讲明白,并会归类练习,可能会有很多人含含糊糊、摸棱两可。
一、怎样理解节奏、节拍
1、节奏的狭义与广义之分。
许多教材中对节奏概念的解释为“把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节奏。”很多人按此定义通常把节奏理解为若干个音(包括休止符)时值长短的组织关系,这是对节奏的狭义理解。这种理解比较浮浅,没有考虑“一定的规律”所蕴涵的深层意义。那么,这“一定的规律”应如何理解呢?
实际上,广义的节奏不仅包含音乐进行中各个音的长短组织关系,而且蕴涵着强弱拍交替(有无规律、有何种规律等)即节拍,以及力度、速度、重音、推进力、动感等等多方面的因素,这些因素便是“一定的规律”。也就是说作为音乐艺术中的节奏,是把许多长短不同的音,用各种不同的形态艺术地组合起来,使音在进行中形成疏与密,动与静,长与短,顿与挫,快与慢,扬与抑,散与整,断与连等对比的千变万化的音响世界,其音乐表现力是无止境的,永不枯竭的。
因此,任何一种情况下,节奏都不可能以纯粹的狭义存在,它必然要包含着广义中的另一些因素,即“一定的规律”。如“××与××”貌似,在理论、谱面上似乎只是由两个时值均等的音构成的一种节奏,狭义理解是相同节奏,但由于重音位置的不同(将重音记号标在前一拍或后一拍),广义理解便是两种。因为它不可能没有速度、力度、强弱拍等因素,在这些方面作不同的处理,就会成为多样的广义上的节奏。
迄今为止的许多记谱法,一般都只是(或只能)注重于描绘节奏的狭义的形象,使得一些偏重于通过乐谱的视觉途径去学习音乐的人,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对于节奏的理解囿禁在其狭义之中,从而形成了简单的、平面的、机械式的、死板的“节奏观”。实际上,在一切良好的音乐表演中,都可以十分明显地感受到广义节奏中的多种因素。只有通过听觉,通过亲自参加音乐实践活动的途径,才能真正理解节奏的广泛含义,才能领悟到立体性的、丰富多彩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节奏魅力!
2、节奏与其它音乐要素的关系
节奏,在音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,它和旋律是构成音乐的两个基本成分。人们常说,节奏是曲调的骨骼,音乐的生命。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,旋律却离不开节奏。
在音乐中,节奏与旋律(指音高方面)、和声(含复调)合称三大要素并融为一体。但节奏也可脱离旋律与和声而独立,表现为不定音高的疏密,断连的点、线组合形式,且仍有一定的表现能力。如打击乐演奏时用的节奏。
3、如何区别节奏与节拍、拍子与节拍
音乐教学或学习中,节奏与节拍、拍子与节拍总是紧密相连的,这部分也是教学或学习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。认识并掌握音乐的节奏与节拍,是每个学习音乐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。
前面已经介绍了节奏,下面我们谈节拍。
A、概念:节拍指相同时值的强拍与弱拍有规律地、周期的反复。象四二拍子就是每小节都有一强拍、一弱拍,而且是有规律的进行反复。节拍就是以这种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。
B、节奏与节拍的区别:节奏与节拍永远同时存在于音乐中,不可分离,只有从概念的抽象定义中才能分开表述。节奏与节拍又是有区别的,节奏具有多样性,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的音灵活的、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;节拍具有均匀性。节拍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,没有时值变化。因此,有人称节拍是被合理地设计出来的,人工地、机械地规定出来的。“节奏包含着节拍的特点,而节拍却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意义。”
C、拍、拍子、拍号:计算音符时值的单位叫拍。每个单位拍用固定时值的音符(具体音符)来代表,就是拍子。如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内有三个单位拍,就叫四三拍子。表示拍子的记号叫拍号。
节拍与拍子也是有区别的。节拍不包括音符的固定时值,比较抽象;而拍子则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表示,比较具体。如每小节有二拍的作品(它可能是四二拍、二二拍或八二拍等),都是小节与小节强弱(弱强)、强弱(弱强)反复交替的节拍,拍与拍之间只有强弱关系,没有固定时值的表示;拍子则不同,除表示出强弱关系外,还用固定的时值来表示。如2/2拍是以二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二拍。2/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,每小节有二拍。谈到此我想补充介绍关于拍号的读法:笔者在不同的教科书上见过不同的读法。称谓的混乱势必造成所表达意义的不同、给交流带来不便及概念的不统一。如2/4拍子,有的读作二四拍子如《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》;有的读作四二拍子如李重光老师《基本乐理》;甚至有人错误的读作四分之二拍。因此一定要规范(固定)一种读法。我认为2/4应读作四二拍子,其他拍号读法同此。
我国现行的乐理教材受西洋基本乐理的影响,对节拍的强弱类别仅仅以世界多用的类别一概而论。如2/4拍子是一强一弱;4/4拍子是强、弱、次强、弱;3/4拍子是一强两弱等。而对具有中国特色的、具有中国人审美特色的节拍类别介绍极少,我国有部分民歌、民族器乐曲、民间歌舞、戏曲中的节拍传统鲜为人知,如民族器乐曲《倒八板》中的“强弱弱强”四拍子、“强弱强”三拍子、“弱强”二拍子、“强”一拍子。另外,在其它作品中常见的还有强弱弱弱四拍子(又称一板三眼)、强强弱三拍子,以及中国古代就有的散拍子和一拍子(又称有板无眼或流水板)。如果不懂这些知识,演奏(唱)的结果只能是把中国作品西化,洋味十足。
二、关于节奏的读法与归类练习
1、正确读节奏
日常教学中,我发现有关节奏的读法琳琅满目,有匈牙利的、日本的、法国的、中国的锣鼓经……。大家莫衷一是,没有统一与规范。教学中我通过总结认为只要简单易学、易记、准确的读法就是科学的。
2、节奏归类
节奏的组织过程中尽管存在着千变万化的形式,但是,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,这许许多多的形式归纳起来并不多。这些节奏我们可以称之为母节奏,或者原型节奏。其它节奏都可以由它们演变出来。这些节奏是:
(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读法)
(1)全音符
(2)符点二分
(3)二分
(4)一个四分
(5)两个八分
(6)前八后两十六
(7)前两十六后八
(8)四个十六
(9)前附点四分(两拍)
(10)后附点四分(两拍)
(11)前附点八分(一拍)
(12)后附点八分(一拍)
(13)四分切分(两拍)
(14)八分切分(一拍)
(15)三连音。
需要说明的是
1、单位拍的时值发生变化后对节奏来说仅仅是书写方式的变化,其类型还是以上这些,不会发生改变。
2、在这些节奏类型基础上采取加音或减音、跨小节使用等方法就会演变出很多其它节奏类型来,但万变不离其宗。因此,节奏练习的基础就是首先把母节奏练好,而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练习
转载声明:本文转载自「音乐与生活」,搜索「musiclife-1」即可关注。
本文由上海国际乐器展原创
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
点 我 看 热 点 文 章 哦